来源:东北亚水网时间:2013-01-23阅读:
1.国内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污泥处理:污泥减容、减量、稳定以及无害化的过程。
污泥处置: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长期利用中达到长期稳定,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
土地利用:
已有多年历史,国内外应用广泛。
优点—能耗低、可利用污泥养分。
缺点—减量化、无害化不够彻底;病原微生物难以消除、重金属超标;占地面积大、周期长。
填埋:
国内普遍的污泥处置方式。
短时间内重要的过渡性处置途径。
由于作业难度大和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该方式终将被淘汰。
建材利用:
以作为水泥添加料和制砖为主。
由于工艺先天缺陷,存在臭气扰民的问题(污泥处理厂采用污泥制砖工艺,臭气问题一直位列广省十大“民生问题”之列)。
焚烧:
优点—污泥减容量大、有机物热分解彻底,实现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理念。
焚烧是今后我国提倡的方式,在经济发达、土地紧张的地区应优先焚烧方式。
2.行业政策及指引
本指南选择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和污泥好氧发酵为污泥处理污染防治的可行技术,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干化焚烧为污泥处置污染防治的可行技术。污泥处理处置前采用浓缩、脱水等预处理方式。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污泥热干化厂应选择在就近持续、稳定可获得余热热源的地方,如污泥消化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水泥厂等附近,利用废热、烟气作为热源。一般不宜采用一次优质能源作为污泥干化热源。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可采用污泥焚烧工艺。鼓励采用干化焚烧的联用方式,提高污泥的热能利用效率;鼓励污泥焚烧厂与垃圾焚烧厂合建;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污泥作为低质燃料在火力发电厂焚烧炉、水泥窑或砖窑中混合焚烧。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3.技术简介
污泥处理处理处置流程
污泥脱水:污水处理厂污泥浓浆(含水率99.3%)加药调质后使用板框脱水机脱水至含水率60%出厂。
污泥运输:采用封闭运输方式将脱水出厂污泥送至电厂干化车间。
污泥干化:采用电厂蒸汽热干化将污泥干化至含水率30%以下。
资源化利用:将干化污泥作为燃料同煤按照比例掺烧。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干化、焚烧处置工艺流程
臭气处理
废水处理
污泥脱水过程所产生的废水输送回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污泥干化过程所产生的废水送至电厂循环水处置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
废渣处理
污泥经脱水、干化及焚烧后的灰渣进入电厂粉煤灰系统进行再次利用。
重金属和二噁英
污泥中的重金属经处置后主要有有两个去处:一是少量的随烟气排放, 由于确定的污泥同煤混烧比例为5%,该比例小于电厂锅炉的煤质变化范围,掺烧污泥后锅炉的烟气污染物排放不会增加;二是大部分进过高温焚烧,经过矿化作用以矿物晶体形式后钝化在灰渣中,灰渣进行建材化利用后的浸出浓度也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二噁英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研究表明二噁英是由 含氯有机物不完全燃烧通过复杂热反应形成的,当燃烧温度高于800℃、停留时间超过2S时不会形成二噁英。大型燃煤电产锅炉的炉温一般高于1200℃,所以采用该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置不会产生二噁英的污染问题。
4.技术优势
污泥处理实现“稳定化”和“减量化”,处置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
污泥处理处置单位能耗低。
有效利用现有社会资源。
污泥处置与电厂发电的双重“节能减排”。
干化污泥工业分析
5检测资料及结论
检测数据分析
污泥干化后每3吨污泥拥有相当于一吨标准煤的热值。
环境空气检测指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要求。
城市生活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可用于大规模生产,且工艺过程可靠、设备安全性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
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同时为电厂提供清洁能源,共同实现了“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专注于技术懂污水工艺,更懂污水技术
业务覆盖广泛业务全面拓展海外水处理市场
1对1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方案
服务保障目标成为客户值得信赖平台